你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不過並不影響本頁內容的呈現

 
Taupas.日本軍─布農南洋軍伕回憶錄 2008年一起走一段---大館帶小館主題特展首頁相關連結網站導覽English Version
Taupas.日本軍─布農南洋軍伕回憶錄遺忘中重組---悲壯的七腳川Cikasuan之戰
策展團隊策展感言展覽緣起展覽背景展覽概要訪談片段展品介紹展示激盪開幕花絮觀眾迴響

 

展品介紹 ﹥﹥﹥

七腳川事件距今百年,在慌亂逃難的年代,如何留下所謂的展品物件可供展出?這是讓人極頭痛的地方。幸而在策展團隊的腦力激盪下,不僅從耆老那裡找到珍貴的筆記,也連結今年度各單位進行七腳川事件回顧的活動、展演等等,豐富了七腳川事件留予今人更鮮明的意義。


七腳川史記

曾經,七腳川社的祖先以毛筆用日文書寫,紀錄有關日本人還沒來到臺灣以前的部落大事。當時由四位耆老各自做出四本紀錄,再整合成一本重量級的原住民歷史文化紀錄本。然而因為年代久遠,目前該本紀錄本是交給誰保存,沒有人知道,而成了解不開的謎。

很慶幸的是訪談中,耆老吳清水提到他曾經翻閱過那本記載著日據時代原住民阿美族及七腳川社的歷史故事紀錄本。他將他所看過的部分以日文紀錄下來,有關七腳川社原始部落的居住所在地、未發生七腳川事件前部落的分佈所在地區等等。這兩本筆記有許多寶貴的資料,為我們見證了那個年代的史記。

慶修院

事件之後,日本人取得七腳川部落傳統領域近三千甲土地,成立臺灣第一個官營移民村─吉野。對於當時初到吉野的移民來說,最需要的就是心靈的安定與寄託,於是第一個由民間募款修築而成的布教所─慶修院,就在1917年設立。

當七腳川人被滅社後,一無所有的離開,又一無所有的遷居到新的地方,與其他南勢阿美族人繼續被日本政府役使,蘇澳公路、鐵路、碼頭、飛機場都有族人工作的身影。同一時間,許多日本人變賣家產,一無所有的來到此地移民村發展,卻在日本戰敗之後必須被遣返,再度一無所有的回到母國。

不少在臺灣出生的「灣生」日本人,把他鄉當作故鄉;失去故鄉的七腳川人,則把被日本人分配居住的地方,當作新故鄉。在離散與定居之間,人人企求的都僅只是一處可以安身立命的居所。

在七腳川事件百週年的今天,秉持關愛眾生的信念,慶修院藉著92週年慶典發起「一碗米運動」,邀請家家戶戶佈施一碗米來濟助孤貧,開放民眾抄經祈福,同時也為事件罹難者舉行慰靈儀式。

經營慶修院的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秉持熱愛鄉土的理念,也在今年辦理七腳川事件百週年紀念研討會,並以各種方式推動大家認識七腳川事件,例如影像巡迴展、舊部落腳踏車巡禮、募集相機與國中小進行社區影像紀錄活動,希望讓大家更能感受,愛鄉愛家就從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過去開始。
    現場展出研討會海報、慶修院紙模型與平安米,以及相關刊物。


原舞者演出

「原舞者」採集了溪口、壽豐、光榮、池南、太昌部落等地的阿美族歌謠,以舞劇方式引領觀眾進入七腳川人的過去,最終期許七腳川後裔各地一個更美好的新部落。「原舞者」也邀請觀賞者共同沉思,發生在臺灣族群歷史中的種種矛盾、衝突與悲劇,而能懷抱更謙卑的心情,學習彼此尊重、疼惜與互愛。

現場展出原舞者本次舞劇「風起雲湧─被遺忘的遺孤‧七腳川史詩」海報、劇照,以及劇本與歌詞發想的珍貴手稿,希望參觀者能從中感受,七腳川的過去已成為我們這一輩沉澱現在與展望未來的動能。

 

 

 七腳川史記七腳川史記 

慶修院模型慶修院模型 

原舞者的演出海報與手稿原舞者的演出海報與手稿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