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環境中常見的有害生物可分為「環境性有害生物」與「文物性害蟲」兩種類型。「環境性有害生物」的出 現一般是環境過度潮溼或髒亂的指標,「文物性害蟲」則 是指直接咬蝕或污損文物的害蟲。 |
|
有害生物入侵的方式很多,可以藉由建物本身的窗門、水管、龜裂的牆沿進入。若文物入館前未經 檢查,也有可能將害蟲隨之帶入。同時,典藏的空間若鄰近廚房或餐廳,又未能進行完善的清潔處理時,可能會助長害蟲入侵。
「整合性蟲害防治」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始於美國 70 年代的農業害蟲防治法,是以非化學性、非毒性的監測與控制方法,改造害蟲所處的生態環境,逐漸減低蟲害終至滅絕。由於其對於環境、文物與人類無害的害蟲防治特質, 80 年代被廣泛應用於博物館害蟲防治。
其操作原理是以人工萃取出的昆蟲費洛蒙用來誘殺和干擾昆蟲正常行為。費洛蒙是昆蟲內分泌腺所分泌之化學物質,用來調節昆蟲之正常生理作用,並可藉由釋放費落蒙,在蟲種內和蟲種間相互傳送各種信息。
操作時將帶有昆蟲費洛蒙的黏蟲盒擺放於定點,藉由定期檢視與更換蟲盒的方式進行蟲種與數量的統計與建檔,以此資料來管理典藏環境 ( 例如改變或杜絕害蟲滋生的環境條件 ) ,使其無法蔓延與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