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調查、發掘、整理、分析等步驟,考古學家藉由遺址中獲得的大量資訊,以嚴謹的邏輯推導與理論檢證,重現古代人的生活樣貌與文化特色。這些成果不僅是學術研究的結晶,更是屬於社會大眾的文化資產。因此,考古資料的維護典藏以及教育推廣,都是當代考古工作和文化資產保存活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各項工作告一段落後,考古學家必須將考古成果撰寫成一份完整的報告。考古報告就像健康檢查報告一樣,必須清楚交代各種基本數據和採樣檢驗的結果,如遺址名稱、位置及地理環境,調查或發掘的原由、過程方法及參與人員,發現哪些遺物、遺跡以及科學分析結果等等。此外,考古學家也需像醫生一樣,在報告中說明這些資訊代表的意義,有甚麼新發現或需要持續關注的事項。
考古報告與相關的研究論文不僅僅是一連串的考古工作的總結,也是其他人得以認識考古遺址和史前文化的途徑,更是後續標本典藏、展示與考古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
每件考古遺物都是通往已佚失的古代文化的線索,具有現代難以再現的價值。但遺物在地下埋藏了千百年的時間,大多數已變得相當脆弱,出土之後更是不可避免地遭遇變質、汙染等等危機。在考古工作過程中,雖然已針對出土物做基本的清潔與修復處理,但要長期保存這些脆弱的物件,還是需要考古人員與文物保護人員的共同維護、特製的倉儲設備與耗材,以及環境良好的典藏空間,才能有效地延長它們的壽命。
另一方面,透過與展示設計人員和教育推廣人員的合作,將考古資料與考古遺物化為各類公開展示的主題,讓更多人可以前來認識、欣賞古人的生活智慧與文化特色,也是現代考古人員的工作之一。
不妨想想看,琳瑯滿目的工具中,哪一種最適合你呢?
你又會想成為哪一種考古人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