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the-Kuroshio 「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計畫


有關航海實驗(與那國島→西表島)說明(2016年7月19日)

誠摯感謝各位給予熱情支援與協助此實驗活動之執行,現彙整相關成果並提出報告。
欲知詳細的內容,可點選此處下載日文檔案。

活動期間 2016年5~7月
實驗的目的 完成驗證日本人的祖先約於3萬年前是否始於「划著草(長苞香蒲)船渡海而來」。
活動資金 再次感謝個人與企業透過雲端募資平台提供本計畫的資金,以及各贊助廠商的支持,使本計畫得以順利完成。

長達一個月的活動中,遭遇了各種戲劇化的狀況。
在此無法一一說明,未來將檢討以影片等方式介紹。

船隻製作~準備啟航

事前的準備工作在與那國島進行。期間,鄉公所與鄉民們在各方面給予我們協助,還有很多從各地趕來幫忙的義工們。

草船的材料來自與那國島土生土長的蒲草(長苞香蒲)與藤蔓(鬚葉藤),但划槳則是參考繩文時代前期遺址的出土文物,以木頭特製而成。草船設計者為石川仁。

進行航海的一連串作業流程:割草曬乾、捆綁成束造船、航行測試。多位划手皆有參與作業。

划手主要由當地年輕人組成。

2艘載著男女7人的長苞香蒲船,從與那國島航向西表島。

組織船隊並不是一小群人共同冒險,而是想要盡可能重現祖先在遠古時代的遷徙狀況。

導航:划手不能攜帶手錶、手機,必須依據各種自然現象來判斷船隻的位置與方向,做好訂定航向的前置作業再出海航行。

另外,還規定戒護船不能將時間、位置、前進方向等資訊告知長苞香蒲船。

出發~抵達

7月8日尼伯特颱風通過後,海上依舊強風大作,波濤洶湧。原本預定於7月14日前啟航的期限延至17日,總算可以啟航的機會終於在最後一日降臨。

由於陰天視線不佳,看不見目的地西表島,風與浪的狀況也不盡理想,但所幸避免了啟航未果的情形。

7月17日 6:53
從與那國島片布留(Kataburu)濱出發,成功越過第一個礁石難關時,岸邊觀看的民眾發出盛大的歡呼聲。但沿岸海浪較高,部份划手出現暈船的現象。

(右圖)成群戲水的偽虎鯨

7月17日 10:15
距出發地點12公里處。行經與那國島的東崎後遇到一大群偽虎鯨,彷彿歡迎我們團隊來到海上。另一方面,划手從背後與那國島的形狀變化,發現他們已被海流沖往預定航道的北方。

7月17日 12:00
距出發地點18.1公里處。此處離與那國島的東崎約10公里,已經看不清與那國島,也看不見西表島。長苞香蒲船此時已難以正確判斷海上的所在位置。

7月17日 12:40
距出發地點20.5公里處。取消當初不得告知位置資訊的規定,戒護船通知長苞香蒲船已往北大幅偏離預定航道,催促船上人員修正方向。這是因為理應可見的西表島不在視線內,考慮種種難處後做出的決定。

7月17日 15:00
距出發地點26.0公里處。在努力划行卻仍漂往北方的情況下,戒護船經過一番苦思,決定拖行這2艘草船離開。為了在天色還亮的時間內完成拖曳作業,因此及早做出判斷。

7月18日 5:45
在晨光中,從西表島附近重新啟程。

7月18日 11:00
抵達西表島的白砂(Sirasu)濱。

7月18日 14:30
受到白濱居民的熱烈歡迎,所有疲憊一掃而空。
非常感謝各位白濱的朋友!

為什麼會被海流帶走

以草(長苞香蒲)船航向西表島的計畫,很遺憾因大幅往北偏離預定航道而未果。從船上的GPS記錄與位於沖繩的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公開的資料來看,便能明白其中原因。

上圖為GPS記錄的7月17日長苞香蒲船的航行軌跡(根據國土地理院的地圖與喀什米爾3D地圖軟體製成)。沒有GPS記錄的部分以虛線表示,藍色圓圈之間的區域是戒護船拖曳的部分。與那國島~西表島之間的海域雖然經常出現向北的海流,17日當天此向北海流的強度卻比平常大上一倍。其流速幾乎與長苞香蒲船在海上的航行速率相同,時速高達3~4公里(約為2節)。詳情請參閱附頁。

海況若有不同,船隻能否到達西表島

若不再次挑戰便無法得知這個答案,但我們認為應該「可以成功」。

如果能等到風平浪靜、肉眼可見西表島的日子,再配合理想的海流條件,就推算而言相當可行。這片海域7月份的海流速率,平常好像還不到17日這天的一半。此外,流向西表島方面的黑潮很少產生反流,如果能掌握這些條件,30個小時以內或許可以抵達。

不過若要順著條件理想的海流航行,又該如何得知此刻海中的狀況呢?這是一大課題。

7月23日即我們出航後的第6天可作為參考,正如左方照片(村松稔拍攝)所示,當天是個風平浪靜的理想日子,海平面那方可清楚看見西表島。

不過這一天海流流速似乎減緩了,詳細原因不明。

長苞香蒲船是3萬年前的船嗎?

由於還沒試過其他材料製造的船隻,現階段無法回答,但透過這個實驗,我們整理了一些應該思考的重點。

長苞香蒲船在水上的浮力和穩定性十分優良,然而划這種船時,若像這次實驗碰上2節左右的潮汐、海流,便有被沖走的風險。並且由於不耐久,需要用上大量的蒲草,在資源有限的島嶼量產此船,可能有難度。

至於其他類型的船隻,日後的實驗會產生同樣的數據資料,屆時將可以比較各種可能性。

不只是航海的航海實驗

最後,想談談此實驗令人難忘的另一面,即我們的活動(不是從划船開始,而是從無到有,)是從製作船隻開始。

從割草、曬乾、綑綁,乃至造船等一連串流程,不只耗費時間和體力,也需要智慧、創意與團體合作。製作其他類型的船隻,應該也需耗費同樣體力吧。透過這次體驗,我們得以理解必須做到怎樣的程度、付出多大的努力才有辦法出海,也因此能體會祖先們想出海的強烈意志。這是透過重現實驗才能獲得的珍貴經驗。

此計畫的下個舞台將移往臺灣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