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管理者 - 清代的經略
•歷代管理者 - 日治時期的八通關越嶺道
•歷代管理者 - 越道上的統治據點-駐在所
•歷代管理者 - 理蕃手段
•歷代管理者 - 客途異鄉的統治者生活
•歷代管理者 - 國民政府時期的八通關
 
      八通關越沿線大小駐在所具體而微地展現日人理蕃手腕之高明。教育設施:「蕃童教育所」由巡查充任教員,試圖以文化教育改造蕃人。產業設施:「蕃產交易所」則是日治理蕃事業的有效經濟手段,原住民可以透過打獵所獲的角骨、獸皮等獵物,以及手工藝品換取食鹽等生活所需用品。甚至會以限制或取消食鹽的交易次數,逞罰不順服的蕃人。養蠶指導所與香菇乾燥室,則做為訓練蕃人從事農作技能,消減殺戮氣的附設產業。醫療衛生設施:配置公醫、療養所及施藥所以提高綏撫原住民之功效。

      日本時代在臺灣山地開闢道路、設置警所,實際為「理蕃」政策的前哨,警員即為第一線的執刑者。但不管是教育所或養蠶指導所的教化功能,或是在稜線上建立「華巴諾砲台」就近監控鎮壓。原住民雖無力正面對抗砲火,仍積極採用游擊突襲策略。今日步道東部沿線殘留許多的戰死亡靈紀念碑,訴說當時對峙情勢的激烈。長達30多年的「教化」,日本人終究未能使布農族人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