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活動 - 原住民口傳歷史中的山林智慧與文化
•人群活動 - 臺灣黑雄的禁忌與神話
•人群活動 - 活動於八通關區域的鄒族
•人群活動 - 活動於八通關區域的布農族
 
      在古老的年代,山川峻嶺是原住民的守護者,原住民部落更必須倚靠大自然的資源為生。因此,如何洞悉山中動物的生活和習性,以及種種對待山林中的人、事、物的態度,遂回歸到對山林的智慧與敬重。

      遠在漢人的足跡到達之前,玉山便是臺灣高山原住民生活的天地。鄒族人稱玉山為Pattonkan(漢語音為八通關)。布農族人則稱玉山為Tongku Saveq(東谷沙飛),為傳說中大洪水時的避難獲救之地。因此鄒族與布農族都視玉山為聖山,在玉山主峰四周絕對不可打獵,這與現代的自然保育觀念相符。

      布農族或鄒族的各部落都會珍惜自己部落的獵場資源,不會過度獵取。打獵的目標也以公獸居多,不殺害可以繁殖下一代的母獸,也不在母獸繁殖育幼時期進行打獵活動。此外,出獵前及出獵途中,有許多繁複的儀式及禁忌,如果有不祥的徵兆,就要立即返回,這也是限制過度狩獵的智慧。

      布農族還有一個傳統,從玉山下來後要對著山大喊:「(自己名字),回來吧!」布農族呼喚自己回來的儀式,據老人家解釋,是為了不要讓自己的心在山上逗留;下山後要藉由人名的呼喊,召喚自己的神智回到現實生活中,當下次再到山中時,才不會受到前次登山所累積的感受及記憶的影響而分心。

原住民族對山林的敬重,源自一種心態,再賦諸於言語與行為,歷經世代的實踐,遂成為原住民族基因與文化上獨有的山林智慧。